始兴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(简称“风度大队”)成立遗址, 位于始兴县太平镇新屋场村。
一、革命遗址现状
风度大队成立活动范围约 5000 平方米(含会址、篝火晚会 场地等),原会场遗址系砖瓦木梁结构、二进一天井的客家民居, 建筑面积约 200 平方米。因年久失修、自然风化而全部倒塌,仍 保存有大门前厅、围楼等建筑。2018 年 3 月,风度大队成立遗 址被命名为始兴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2020 年被列入省红色革 命遗址名录。
二、史实概述
(一)始兴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的成立
继始兴县政府抗日自卫队风度卫校独立分队成立之后,始兴 党组织加强了抗日武装的建立工作,沈所外营、八约、澄江、顿 岗、北山老黄塘、总铺、马市俄井相继成立了农村抗日自卫队。 在县临时工委和前线工委的领导下,各地抗日武装均开展了袭击 日军的行动,有效地提振了始兴人民抗日的信心。 1945 年 5 月 4 日,郑屏率领始兴县国民兵团独立分队 30 多 人在偏曲起义,然后将队伍开到外营村与风度队会合,进一步壮 大了始兴抗日力量。5 月 9 日,风度队和郑屏队在外营取得了一 - 3 -天两次战斗胜利后,吴新民、陈培兴、郑屏等领导人带领武装队 伍转移到北山地区。在行军途中,吴新民等人决定把原风度队和 郑屏的起义部队合并成立风度抗日自卫大队。5 月 11 日,吴新 民等领导人率领的始兴武装力量转移到北山与老黄塘唐胜标的 抗日自卫队会合后,大家一致同意在新形势下成立“始兴人民风 度抗日自卫大队”。 5 月 13 日,经中共北江特委路东工委谢永宽书记批准,以 风度队和郑屏队为主力,联合北山两个自卫队,澄江、顿岗、八 约、外营等乡村自卫队 500 多人,于北山新屋场召开会议,成立 “始兴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”,简称“风度大队”。 陈培兴在新屋场草拟了《告全县人民书》,公布始兴县抗日 武装风度大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,是合法的抗日救国 军队。号召全县人民团结一致,抗日救亡,反对投降卖国,争取 成立人民政权。 新任大队长吴新民代表风度大队简要地谈了当前形势和成 立风度大队的宗旨、任务。从此,风度大队公开举起了抗日的旗 帜,更加坚强、勇敢地打击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。 始兴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成立后,立即派出了工作人员分 头到全县各地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武装。不久,参加风度大队的人 数达到了 600 多人。同时发展了 8 个村 400 多人的民兵组织,开 展抗日斗争。
(二)宝丰休整
1945 年 7 月,由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、东江纵队副司令 员王作尧和东江纵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等组成粤北军政委员会、 粤北指挥部,率领东江纵队、珠江纵队部分队员 1200 余人北上 五岭。8 月底,粤北指挥部与风度大队在彩岭会师,风度大队编 入“东纵”部队序列。休整两天后,东纵与风度大队会师队伍即 开赴江口,渡过浈江河,沿途经过朱岭下、宝丰、沿溪三个村庄。 粤北指挥部根据中共广东区委指示精神,对指战员进行形势 和思想教育。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在宝丰召开了动员大会,进行北 上行军战斗总结,表彰了一批干部战士,提出了新的战斗任务, 同时对部队进行整顿、精简,将一部分机关干部和非战斗人员, 安排到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州、韶关等城市参加地下工作,队伍和 领导机关进到粤赣边界的帽子峰和油山一带山区,以大余岭为屏 障,建立粤北游击区,向赣南、湘南发展。部队在宝丰休整几天 后,就兵分三路继续向大余岭腹地挺进:一路由刘建华和高固带 领一支 70 多人的武装,向南雄、大余、始兴边的油山开展活动; 一路由第五支队长刘培率领曾春连、萧德青两个大队,随粤北指 挥部从奇心洞,经苦竹、百顺、白云向南雄帽子峰挺进;一路由 第五支队政委黄业率领叶昌大队,绕道新庄水、闻韶、扶溪、长 江、白云,上帽子峰与粤北指挥部汇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