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始兴毛竹繁茂,但卖竹子少,多数用毛竹笋造土纸(京文纸、桶纸、沙头纸、厚纸壳)。自制土纸历史悠久,不单是民间一般用纸,而且是当年读书人唯一用纸。写毛笔字的好用纸。除满足本地用纸外,还远销外地。
京文纸(俗称草纸)、桶纸(比草纸厚点儿)都是用上等材料造的,用于写字或小件包装或奉神用品。纸壳(即厚纸皮),用二等材料造的,用于包装草纸桶纸,也用于其他包装。沙头纸,用剩下的次料渣造的,用于一次性的粗包装,如食盐、榄角、豆豉……。手工造纸筒单,有三个人就可造出纸来。可是,从竹笋到做成纸的程序繁多,时间长。一般要待竹笋生长到顶端将要长出硬叶,谷雨后才把竹笋砍下,按池(笋湖)的宽长断料,用弯刀削掉表层青皮,破成小块,以十字交叉或分别叠放在池里。每放一层竹笋,撒上一层石灰,放至大半池,则用稻草盖好,灌满清水,浸腌一个多月后,可把竹笋捞起,洗净石灰,放回池里,再用清水浸泡三个余月,待竹笋糜烂透方可造纸。
造纸。一、工人先把浸泡好的竹笋拿到槽里用脚搓烂成浆;二、配料。把纸浆放入大桶房,用冬青树嫩叶已熬制成的胶水与笋浆拌调好;三、操纸。师傅双手捧着纸帘往笋浆大桶里操作几下(轻轻地拨动三次),一张土纸的初模在纸帘上呈现出来了,接着把纸叠放在一起;四、压水。把叠好的纸用压水架压走水份;五、钳角。用竹夹子小心地把纸的左上角一张一张地翻开,以备焙纸师傅方便拿走;六、焙纸。师傅右手拿着刷子同时轻拿着纸的右上角,顺手用宽大的棕手扫子,依附着潮湿的纸托送到焙炉壁上,先将右上半部贴在焙炉壁上,接着向下往上扫,使纸紧贴在焙炉壁上。焙炉长方形,地下有火沟,中空、两面光滑,每一面可焙30张纸,两面共焙60张纸,刚好是一九纸。
(作者:谢章仁)